野鸡堂而皇之地在路边溜达,花尾榛鸡在林子间悠然觅食,狍子、野猪也经常大摇大摆地穿梭于道上道下。如今,生活在大兴安岭湿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湿地保护让这里呈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和谐之美,眼见国家级保护动物并非难事。
据了解,大兴安岭地区现有湿地总面积为153.08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18.33%。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类。面积如此大的湿地不仅给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还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据专家评估,我区湿地生态环境价值达619.76亿元。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大力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以来,我区不断强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启动实施了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湿地保护全面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重要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湿地面积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针对重要湿地重点采取了划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分级分类策略进行保护和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5处,其中国际重要湿地1处,总面积约95万公顷;建立了加林局古里河、图强局九曲十八弯、韩家园局双河源、阿木尔局4处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5568.75公顷,使28.7%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湿地保护网络。
近年来,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我区组织了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查清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完成了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呼玛河流域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和南瓮河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工作,为国际、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实施了大兴安岭嫩江源、绰纳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及湿地保护补助等工程项目,累计争取到位资金3824万元,完成了采金矿区迹地整理、植被恢复及退耕还湿试点工作,成功地探索了湿地恢复的有效途径。今年10月,按照国家林业局指示,开展了全国首次打击破坏湿地资源专项行动,查处破坏湿地资源和非法采挖运输湿地植物资源案件3起,行政处罚4人,有效打击了各种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记者日前到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处采访时,见到了负责湿地工作的孙玉成同志,他兴奋地说,经过多方争取,今年11月,GEF(全球环境基金)《加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规划型项目之“增强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有效管理”项目已经在北京启动,项目执行期为5年,由全球环境基金赠予177万美元作为项目资金,标志着我区湿地保护重要性得到国际认同和关注。(编辑:石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