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网: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泰安市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陈湘安:泰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境内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水库。作为一个有着独特资源和环境优势的旅游城市,泰安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立足泰安市情,努力建设天蓝、水碧、山青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人文生态城市。近年来,泰安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3年,泰安市又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奖”。
一是注重节能减排,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减排项目122个, COD和二氧化硫累计削减率分别为18.69%和16.67%,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自2008年省环保厅设立污染减排奖以来,泰安市连续四年获奖,被省政府授予“‘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考核突出贡献单位”。“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也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关停小火电机组39.8万千瓦,淘汰水泥落后产能535.8吨,严格“两高一资”项目审批,提前两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通过发挥节能减排的倒逼作用,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3:55.9:31.8调整为2011年的9.3:52.2:38.5。
二是注重综合整治,不断改善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按照“治、用、保”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了大汶河、东平湖流域综合治污规划,按照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辖区废水排放企业全部实施了再提高工程,城区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建设了稻屯洼、东平湖入湖口、东平湖出湖口、柴汶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光府河截污导流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分区负责、城乡并举、部门联动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城市空气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
三是注重夯实基础,提高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全市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4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所有县市区,并向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延伸。市区和各县市相继建成了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并且采用膜处理工艺,有效防止了渗滤液污染。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线6处27条,年检测能力40余万辆,其中省庄环检站被评为全省第一家A类检测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展了 PM2.5监测,市民通过市环保局网站可以查询PM2.5监测数据。
四是注重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家园。认真实施《泰安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以增绿治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目前,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5处,泰山也被批准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5%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58%,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大汶河综合开发工程成效显著,通过拦河蓄水、堤防路网构建、岸坡整治、库区清理、生态修复、适度造景等措施,引汶河之水入城,着力打造泰安现代水网,使大汶河滨河区域逐步发展成为绿色生态带、休闲观光带、快速发展带,实现了泰城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的战略跨越,形成了山水相间、舒适宜人的城市特色。
五是注重规范管理,全力保障环境安全。严格环境准入,新上项目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园区,有效保证防护距离。要求所有重点工业企业制定污染减排计划,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实现达标排放并达到区域流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全市所有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和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督促企业制订了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在泰安市城区及各县市区河道修建了环境应急闸坝,构筑起了牢固的环境安全防线。
六是注重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围绕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开展了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努力构建环保工作大格局。利用“六五”环境日、地球日等契机,积极发挥环保宣讲团和环保志愿者力量,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摄影书画展、环保志愿者服务以及环保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等主题活动。利用新闻媒体、户外广告、手机短信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开展了泰汶环保世纪行和全市十大环保人物评选等活动,曝光违法排污企业,树立治污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开展了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不同层面的创建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4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生态山东建设大会精神,顺应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美好期盼,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生态泰安的决定》,召开了生态泰安建设工作动员会,全面启动生态泰安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山东省政府网:刚才您提到了生态泰安建设,让人非常振奋和鼓舞,请谈谈生态泰安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关键举措。
陈湘安: 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生态泰安的决策,是对2004年以来生态市建设的深化和发展,是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对泰安的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泰安的决定》,确定于2018年实现生态泰安建设的各项目标,并分阶段明确了到2015年、2018年的目标任务。计划到2018年,全市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文明观念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富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决定》还通过29 项具体建设指标对生态泰安工作进行了量化分解,主要包括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均下降2%;空气能见度进一步提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比2015年下降5%,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进一步增加;市域河流、湖泊稳定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39.5%;全面杜绝焚烧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1.18%,等等。同时,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围绕《决定》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特色生态示范工程,不断丰富生态泰安创建内容。
《决定》重点从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强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精心打造魅力泰安,加强宣传引导、繁荣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监督、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为保证《决定》的贯彻实施,按照既优于、严于省里的标准,确保能走在全省前列,又切实可行、符合泰安实际的原则,制定了生态泰安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各项指标任务分年度、分县市区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责任单位,并制定了考核办法。
建设生态泰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务之急,还是要抓好水气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点抓好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扬尘的污染控制,加快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巩固提高水污染治理成果,加强南水北调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完成重点流域的水环境集中整治任务。切实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土流失区、采矿区、破损山体等生态受损区域的治理修复,实施引水入城工程。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生态泰安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山东省政府网:泰安全境均处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汇水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在即,泰安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流域治污、确保调水水质呢?
陈湘安:治污工作事关调水成败,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调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泰安市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考核办法》、《泰安市南水北调治污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治理重点和目标任务。工作中,一是提高污染源治理水平。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为从根本上解决东平湖区地瓜淀粉加工污染问题,关闭了607家小淀粉加工业户,整合建立了5家规模化淀粉加工企业,均上了治污设施并投入正常运营,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对照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对31家直排环境企业进行限期治理,于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务。二是强化渔业养殖污染防治。市、县两级分别印发了《南水北调东平湖渔业养殖防控工作督导方案》、《东平湖渔业养殖污染整治清理工作实施方案》,东平县政府成立了由分工领导任组长,有关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渔业养殖污染整治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细化分解整治清理工作任务,层层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真正把整治任务落实到水面和人员。截止目前,整治清理拆除非养殖区网围1.85万亩、网箱9600架;实现10000亩网围、9850架网箱由投饵性养殖转为清洁养殖生产;东平湖养殖总量控制在4万亩养殖区,已全面完成整治清理改造工作任务。三是强化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准入,坚持“先算、后审、再批”的程序,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坚决不上耗水量大、污染重的项目。加强经常性监管,按照“四个办法”,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河流断面等检查监测,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对在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定期组织“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严格落实“超标即应急”制度,一旦发现断面水质超标,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组织力量进行排查,确保断面水质尽快恢复正常。据监测,2012年,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两项指标评价,大汶河、东平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项目进展顺利,完成率超过50%,达到了国家考核要求。
山东省政府网:来过泰安的人,都感觉泰城的空气非常清新,对泰城的空气质量赞不绝口。请谈谈泰安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做法。
陈湘安:泰安的空气质量优良,不单因有泰山这一天然屏障、“空气净化器”,更是得益于泰安市大力开展和持续实施的“蓝天”工程。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泰安按照政府主导、分区负责、城乡并举、部门联动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城市空气环境综合整治,即“蓝天”工程。“十一五”以来,泰安累计完成SO2减排项目51个,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削减目标任务。以电力、钢铁企业为重点,强化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了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设施,全市燃煤电厂全部建成了炉外脱硫设施。依法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持续开展泰城燃煤炉灶专项治理,取缔淘汰6吨/时以下燃煤炉灶千余台,禁止新上10吨/时以下民用燃煤锅炉。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燃气设施建设,建成了全省第一座城市液化天然气调峰储备厂,形成了120万立方米的储备调峰能力,市区铺设各类燃气管道1351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9.8%。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这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泰安市严格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建成了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6个、检测线27条,年检测能力达到45万辆,对尾气排放不达标的禁止进行年检。并自去年7月1日起,加严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满足国四标准要求的汽油车或外地转入车,一律不准销售、注册登记或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手续。大力推广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实行油改气,全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以上。加大餐饮业油烟污染、露天烧烤、秸秆焚烧治理力度,对城区主要路段的1200多家餐饮业户全面进行调查摸底,全面规范和整治油烟净化装置,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开展了建筑施工污染综合整治,大力控制扬尘污染。建成泰城7处大气自动监测站,并于今年在全省率先安装PM2.5监测仪器,开展PM2.5监测工作,实现了对空气质量的深度实时监控。
“蓝天”工程使泰安空气质量取得了明显改善,市及各县(市)驻地城镇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连续获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奖,“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不断增加。
山东省政府网:我们注意到,泰安市正在轰轰烈烈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请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湘安: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已于2012年底通过国家技术评估,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对我市进行考核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不断加大环境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不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一是明确责任,建立创模工作体系。先后建立了定期调度、联席会议、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工作进度,按期限按标准完成任务。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将创模工作列为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及时进行督查并通报情况;市政府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会,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市创模办、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考核办法,将30个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市创模办定期调度、通报情况,促使各单位切实增强责任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创建舆论氛围。市政府专门召开创模宣传工作会议,市创模办、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创模宣传方案,组织各有关单位大力开展创模宣传活动。在全市主要干道、广场设立了创模广告牌,公交车、出租车上张贴或滚动播出创模公益广告,各新闻媒体开辟了创模专栏,环保部门会同环保志愿者开展了街头宣传,学校、企业、社区、机关等开展了环保“四进”和文艺汇演,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有效提高了创模公众知晓率,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是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强化分类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督办力度,使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加强协调配合,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增加资金投入,着力做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机动车环保检测、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作的管理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标本兼治,狠抓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城中河直排、城市扬尘控制、机动车排气管理等工作,水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大力开展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环保工作力量实现了从弱到强,城乡环境实现了统筹发展。
四是建章立制,规范日常环境管理。按照创模工作要求,着手建立了一系列环保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极大提高了环保执法规范化水平。在项目审批工作中,严格环保产业政策,确保审批质量,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在环境应急工作中,围绕预防、预警和应急三大环节,完善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四项工作机制,确保了环境安全。在监督检查中,实行执法反馈和挂牌督办等制度,既保证了执法清廉,又提高了执法效果。
五是扎实整改,全面提升创建水平。对国家技术评估指出的问题,认真组织进行整改。市政府召开会议,下发整改方案,对整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政府督查室对整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按照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原则,对在评估中发现问题的指标,均组织对其它同类企业、点位进行全面排查,对查找出的问题一并组织整改,从整体上提升了工作水平。
创建工作重在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和平台,扎扎实实解决好水源地保护、水气环境改善、噪声功能区达标、固废垃圾处置等环保民生指标,大力开展治污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把我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低碳环保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创模”工作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山东省政府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泰安市在加强农村环保方面又是如何做的?
陈湘安:坚持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环保工作亦是如此。泰安市在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村环保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结合全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制订出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高效和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农业规划。以开展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抓手,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为重点,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市始终把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突破口,着力抓了农业“三品”基地培植和申报认证工作。截止 2012年底,获得无公害产品证书163 个,基地面积231.8亩;绿色食品证书85个,基地面积202万亩;有机食品证书323个,基地面积33.1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2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打响“生态牌”、“绿色牌”、“有机牌”争创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汇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二是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制定村镇污水集中处理规划。在对村镇污水处理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十二五”期间乡镇污水处理规划。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起止时间、规模、工艺、投资、污水回用、污泥产生量、污泥运输方式、污泥去向、污泥无害化处理方式等均做出了详细计划。“十二五”期间,全市村镇计划新建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处理设施44个,确保“十二五”末,全市建制镇镇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根据规划,全市乡镇首批12个乡镇将建设污水管网266.29公里,目前已完成45.8公里并通过国家验收,其余工程正按照计划有序展开。大力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落实对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奖励资金,调动了各级推进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的积极性。目前,全市87个乡镇办事处中已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71个,目前泰安市区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其中,乡镇的生活垃圾大约在150余吨,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垃圾处理覆盖范围。
三是深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我市自2003年起,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村镇延伸,以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绿化先进村镇”评选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建设试点工作”等为契机,制定了详细的村镇环境考核标准,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几年来,我市安排资金2898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对村庄整治成效明显的村镇给予奖励,先后有67个乡镇235个村庄列入了省、市级整治试点,全市共有1856个行政村全面铺开了整治。狠抓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旧村改造,对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进行。对村庄开展开展“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重点治理道路泥泞、排水不畅、垃圾乱扔、人畜共居等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山东新汶矿区),省级生态示范区1个(肥城市),泰山区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共有51个乡镇获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命名,其中16个乡镇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命名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1128个。
四是扎实做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2011年,我市泰山区和宁阳县被列为全省20个县(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点。中央、省下达2011-2013年补助资金为泰山区8000万元、宁阳县10000万元,地方按照不低于30%安排配套资金。按照上级环保部门、财政部门的部署,我市把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手段,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原则,积极指导、督促泰山区、宁阳县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试点,突出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畜禽污染治理等重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泰安建设。两区(县)共15个示范项目,涉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畜禽污染治理等4个方面,覆盖9个乡镇43个村,受益人口约30.8万人。
五是加强农村点源污染防治和监管。严格环境准入。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狠抓土(小)企业关停工作。东平县、肥城市开展了地瓜淀粉加工业专项整治行动,新泰市先后关闭土(小)企业90余家。积极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开展了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源调查,建立了畜禽粪便污染物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具有“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特点的生态环保新技术—自然养猪法。在奶牛场兴建三级化粪池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积极引导有机肥料生产,变粪为宝。新泰市金斗肥料有限责任、宁阳县绿海活性改良土壤有机肥料厂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制造生物有机肥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山东省政府网: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010年,泰安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行列,泰安市有哪些经验做法呢?
陈湘安:泰安市以注重低碳为前提,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壮大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旅游业,着力打造低碳城市,形成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低碳工业蓬勃发展。首先,循环经济快速孵化。泰安依托新矿、肥矿、高新区以及各县市区工业园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大力实施循环经济“1623”培育工程,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工业聚集区初具规模,积极引进、孵化了一大批循环低碳型产业,建立了以园区为载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格局。粉煤灰利用、煤矸石发电、垃圾发电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其次,高科技产业一枝独秀。泰安市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拉动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园区,泰安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山东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是山东省首批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34家,市级64家,初步形成了机械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输变电设备、食品医药、矿山设备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第三,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应用清洁再生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目前,已精心培育发展了以太阳能光伏、抽水蓄能发电、智能电网、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着力抓好链条型、立体型、共生型、节能型、微生物型等几大生态产业开发模式的推广。其中,太阳能产业已成为优势产业,全市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产太阳能真空集热管5000万只、太阳能热水器100万台,年产值近2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建成了全省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替代燃煤装机总容量为100万千瓦,同时实现了储备调峰能力。建成了全省第一座120万立方米城市液化天然气调峰储备厂,市区铺设各类燃气管道1162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9.8%。
低碳农业蒸蒸日上。首先,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实施土地固碳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 切实抓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精心实施良种培育推广工程,重点开发有机、绿色、无公害、安全营养的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促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培育出了“中国有机蔬菜看泰安”的响亮品牌。着力实施低碳肥料工程,积极推广施用长效肥、控释肥和缓释肥料、施用经过生物菌发酵处理的优质有机肥料,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过量施用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积极实施生物灭虫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扶持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第二,大力实施生态养殖。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狠抓秸秆的综合利用,将收获后的秸秆制作青储饲料,用作沼气原料,加工成秸秆煤。推广畜禽粪便干湿分离、沼气化处理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走出一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森林采伐补植,积极实施道路绿化、村镇绿化、荒山造林攻坚、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加快发展生态林业,不断增加碳储量,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低碳旅游独具特色。首先,狠抓旅游资源保护和建设。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河湖水源等保护工程,精心组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确保天蔚蓝、气清新、山青翠、水碧绿、地绿茵、物种全,从根本上保证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建成泰山、徂徕山、东平湖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投巨资改善旅游设施,修缮登山盘道,开通拓宽通往各景点的步行道,对中心景区车辆实行封闭式运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游客低碳旅行的概率,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车辆碳排放。第二,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如适应市场需要的森林游、河湖游、文化游、乡村游等,为广大海内外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低碳旅游产品。第三,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先后建成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水浒文化城等旅游基地,突出低碳旅游经营特色,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魅力和旅游审美价值。通过实施重点突破,积极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低碳发展,使其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不断增加。
低碳城市焕然一新。首先,推广城市节能。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建筑节能公示牌”制度,对既有居住建筑实施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市区内民用建筑太阳能普及率已经达到30%以上,全市城镇规划区已全部停止使用生产实心粘土砖,新建住宅小区约80%的住户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第二我们倡导低碳出行。在城市交通领域,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推广使用天然气替代技术,市区主要线路公交车以及泰安市城区所有出租车全部进行了油改气的改造。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城市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94%和20.07%,其中,泰安中科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山东省第4座投产运行的垃圾发电项目。
相信,伴随着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新征程,泰安,必将谱写科学发展更加壮丽的宏大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