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环科院快讯(责任编辑:李耀辉) 上世纪20年代,梁漱溟在辞去北大教席,去山东菏泽一所中学从事教育改革时,曾经指出,中国的教育已经成了不中不西的教育,“不中”就是丢掉了儒家教育重视人格养成的传统,“不西”就是只学了西方学校的形式而学不到它的创造力。儒门教育的长处何在呢?梁先生认为是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可现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只重知识教育。
那么,对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儒家那套似乎老掉了牙的教育理念是否依然有效?2500年前的孔子教育思想,对于解开当今中国教育的德育困境有用吗?
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我们刚刚在山东省青州市(县级市)完成了为期10天的公益国学夏令营。短短10天里发生的一切,对于孔门礼乐之教的当代意义给出了积极的答案。
临时凑成的班子能办好国学夏令营吗?
没有教师,没有教材,没有学生,没有场地,没有经验,唯一依靠的是几位同道的一分愿力。最初的担心是招不到学生,鉴于暑期的各种补习班多如牛毛,我们已经拟好了广告,预备在当地电视报纸上刊发。可事情的发展常常出人意料,广而告之尚未进行,通过微信朋友圈就有近300人报名,甚至陆续有家长走关系要求录取。
为了好中选优,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录取条件:10天的国学夏令营,必须有家长陪同学习,因为在国学教育断了近百年之后,最需要教育的首先是家长,一个没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家长,很快就将孩子身上的一点文明素养吞噬尽净;孩子录取之前要进行笔试和面试,而孩子获得此种资格的先决条件是,家长必须听完5次传统文化课程,并写出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家长在夏令营中要按时参加家长课堂,无故缺课两次以上的取消家长与孩子的学习资格;家长未经许可不能去班里看孩子,以免干扰正常的学习秩序;早晚接送孩子都要签到,等等。这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条件并没有动摇家长们的信心,反而使他们觉得放心。
在严格的筛选后,最终120名孩子和家长被录取,孩子们分为君子一班、二班和淑女一班、二班4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3名助教。为了表明传统文化并不与自主与个性相对立,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和家长的自我管理,每个班选出班长和学生督查员,家长班选举家委会负责自我管理。
负责教学与后勤服务的是一支地道的杂牌军,他们全都是义工,从事这项活动的唯一报酬就是奉献。不过,这样临时凑成的班子能够办好一期国学夏令营吗?
怎样把《弟子规》的精华教给孩子们
国学夏令营的课程设置突出教化功能与趣味性,全部课程包括3个模块,每天两节经典课、两节礼仪课与一节才艺课。经典以《弟子规》为主,但绝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将《弟子规》中的内容生活化,设计成具体实感的生活情境。
比如讲孝道时,要求孩子们将一枚生鸡蛋绑在腰间两个小时,小心翼翼不让它挤碎,体会母亲十月怀胎之苦;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设计了一家人吃饭的场景,第一口菜到底是该谁先吃?讲“身有伤,贻亲忧”时,讲孩子应当如何乘电梯、放鞭炮才不至于受伤。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加上一些相关的感人视频故事穿插于其间,让孩子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教室里,因为教育已经回归到生活本身。
君子一班小班的孩子犹如一群小猴子,正是“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年龄,有的孩子连5秒钟都坐不住,如何能够安安静静地背书呢?班主任王振玲给《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配上一个动作,整个背诵变成一场有韵律的手语舞,于是,《弟子规》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背过了。
如何让家里的小皇帝懂得孝道感恩
孔子曾对他的儿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每天两节礼仪课,涉及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进教室须敲门两次,声音不可太大或太小,老师应答后方可进教室,进来后先给老师鞠躬,老师还礼后才能坐下。行、走、坐、卧都有专门的礼仪规范。
300人集体就餐更是一场礼仪训练。当身穿统一营服的孩子们排队走来,食堂门口已经有两排小朋友列队迎接,给前来就餐的老师与同学们鞠躬,祝大家就餐愉快。进入食堂后,家长与师生们集体列队,一起背诵餐前感恩词,向老师、父母、厨师等人感恩致谢,其中当然包括绝大多数孩子从不认识的农夫。然后每个班级依次排队打饭,没有轮到的班级在一旁静坐等候;打好了饭的班级,孩子们齐声喊“请老师先用餐!”等老师动了筷子之后才能用餐。这对于君子一班的小皇帝们并非易事,然而,经过反复训导,他们逐步做到了,而且做得越来越好。不管是多么小的孩子,都不许剩下饭菜,一年级的孩子也都知道将掉在桌子上的米粒吃掉。餐后,孩子和家长们要轮流帮助洗碗筷和擦干净桌椅板凳。
乐教在儒家教育居于重要地位。《跪羊图》《生命之河》《三德歌》《感恩一切》等感恩孝道歌曲的优美乐声,不时在课堂和餐厅中回荡,它们与随处可见的礼结合,构成了一幅醉人的礼乐风景图。
对于这些为所欲为的小皇帝,礼仪教育是否奏效?我们显然低估了教化的力量。他们不但乐于遵循老师的教导行礼如仪,而且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全新的生活样式。
一位家长说:以前家里买了烧鸡,鸡腿从来都是孩子的垄断物,爷爷奶奶自然没有份儿。可是,在夏令营开始后的第四天晚上,孩子看见桌子上的烧鸡,将两只鸡腿撕了下来,不过,这次,他没有先尝为快,而是拿着鸡腿进了厨房,说:“我把鸡腿撕碎了,好跟大家一起吃。”
放学时分,孩子们要给前来接自己的家长鞠躬,有的还给妈妈一个拥抱,让妈妈热泪盈眶,感到孩子懂事了。
德行是可以传染的,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彬彬有礼的队伍中来。用家长们的话说,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进步。越小的孩子,习礼的速度越快,较大的孩子们反而慢得多,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位班主任来信说,结营后的第二天,他们全家去公园,前面的路上有一些散落的垃圾。其中,卫生纸太脏了,她犹豫该不该去捡,这时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已经上前把所有垃圾都捡了起来。她禁不住微微有些脸红。
家长课堂同样有效。看到自己家中的调皮蛋转眼之间成了彬彬有礼的小君子,家长们深感不能落后于孩子,一场悄无声息的文明竞赛就此展开。家长和孩子们在相互地打动着对方,互相改变着对方,这才是家教的真谛。
孝道教育也是家长课堂的重中之重。许多家长检讨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不足,有的为自己不尽孝道而自责,有的为自己总要求丈夫把自己当女王般对待而羞愧。几天下来,此种反省意识逐渐成为家长学习心得的主旋律。
从第二天开始,夏令营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有的家长叫来了自己的弟弟,有的喊来了自己的朋友,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分享家长课堂的氛围。
校门口有一家餐馆,老板观察了几天里面的情形后,对一位义工说:这样的班太需要了,看看我们这个行当就知道,挣良心钱的越来越少了!
陶行知当年提出中国教育需要根本改造,这一任务依然处于一个进行时。我们能够期望更好的国民教育吗?10天的国学夏令营证明,我们可以!路子在于中西教育理念的合璧。在德育教育方面,我们应将儒家修身课重新纳入国民教育,成为必修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