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06.20)男,辽宁大连人。环境工程专家,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鸿亮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放射性三废处理的专业性人才。对中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是中国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首席学术带头人。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系统论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30余篇,公开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十余本,译著《湖泊管理》、著作《湖泊环境营养化调查规范》是在中国首次发表的有关湖泊环境方面的专著。
学术研究
一、研究方向
1、环境系统工程(包括环境与生态规划、洪灾控制、旅游规划、环境GIS技术及VR技术的应用,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等);
2、水污染控制工程(饮用水安全性保障技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高效处理技术和设备);
3、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及生物膜水净化技术等;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超细微粒的净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烟气脱硫脱氮技术与装备);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多种新型堆肥菌株产品、菌株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等);
6、堆肥腐熟度生物检测技术 (多酶电极),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等;
7、环境艺术、建筑防灾景观设计及城市生态规划;
8、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及控制(重金属对生物有机体代谢的影响、重金属的毒理学特性);
9、土壤电动力学、化学淬取、植物修复技术等)。
二、研究项目
2001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教育部 " 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重大教改项目《环境工程案例库》编。
2002年-2004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863高技术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及示范工程建设。
2003年-2005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2003年度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 "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中国工程院资助项目"提高三峡库区水质标准,保证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包括 UWQM不确定性水质模拟,网格优化,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模拟河段长度共 660 公里,分为 20 个子河段,6600 个河流横断面,25 个流带,共16.5万个网格被用于计算。模拟与决策功能 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为国内外大中流域规划与开发提供了最先进的工具。工作得到国家工程院及国家环境保护局的高度评价。